中国航发:挑战最有难度的事 成为最有价值的人
功成不必在我
上午九点半,高家春快速走进支部会议室,他接到团委的通知,说有“神秘”的好消息要告诉他。在此前的一个半小时里,他连续参加了两场发动机设计研讨会,刚刚抽出身来。
在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中,高家春带领的研发设计团队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发动机研制中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仰头问天、矢志前行,用数不清的设计图纸积淀生命的厚度,在设计室与试验现场之间踱量梦想的里程,用汗水和付出驱动战机翱翔天际,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得知获奖消息后,高家春反复说:“我们只是做了日常的工作,坚持自主研发设计、不断提升发动机性能、拓展前沿技术领域是每个科研人员应该做的,我们沾了发动机事业的光。”他坚持将团队取得的荣誉归功于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事业,归功于几代航发科研人员的接续奋斗与奉献。“我们只是其中一颗颗很小的螺丝钉。”
“功成不必在我”是许多航发科研人员根植内心的信念。他们倾心“铸心”,矢志不渝,一代接着一代干,托起战鹰翱翔蓝天。
耐得住寂寞方能迎来繁华
讲起研发设计团队成立之初的故事,贾东兵感慨万千。
一次航展上,国外战机的先进性能令贾东兵印象深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创新,干出能与国际先进媲美的“中国心”。贾东兵回忆,预研过程中,许多科研人员耐不住寂寞,半途放弃。为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贾东兵想尽了一切办法。没有试验材料,就到钣金厂拿废品加工试验;没有专用的测试软件,就借助三维软件建模验证;没有成熟的科研骨干,就充分调动新入职员工积极参与研制。历尽千辛万苦,贾东兵所在的研发设计团队终于成功攻克难关。得知通过评审那一刻,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办公室里欢欣雀跃、相拥而泣。
追求卓越孜孜不倦
发动机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的结果,需要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协同作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不同专业性能之间的最优解,常常需要相互作出让步。
在一次冷却结构的设计研讨中,气动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结构系统的设计人员为了保证各自系统的最佳表现而争执不下。作为结构系统设计人员,杜桂贤尽管不甘心,还是对两种方案都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充分比对结果进行权衡,决定全力配合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案。这次让步给杜桂贤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在新方案的条件下需要从头再来,但她并没有因此抱怨,只埋头重新投入新的设计工作中。“发动机设计本来就是多学科综合的产物,性能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结果好,做多少遍方案都可以。”
从初出茅庐、腼腆羞涩的小姑娘到如今独当一面、力战群雄,斩获中国航发青年创新大赛——“百团大战”金奖的科研骨干,几年间杜桂贤在工作中成长了许多。
得其大者方可兼其小
为了做好发动机外场保障工作,团队中的宋经远“发了狠”,在大山里一待就是半年。白天,宋经远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10多个小时,直到深夜才匆匆赶回住处,与未婚妻通上电话,未等宋经远开口道歉,善解人意的未婚妻早已理解了他的苦衷。半年后,宋经远回到家,辛苦的工作让他黑了瘦了,却收获了项目成功和一生挚爱。
得其大者方可兼其小。只有将人生理想融入到伟大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壮丽的事业。这是宋经远对事业的誓言,他愿用一生的拼搏去笃行。研发设计团队中许多人都是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研制一线,躬耕不辍、燃烧青春,只为心中的动力梦想。
灯光耀眼的颁奖台上,金文栋代表团队接过奖牌,激情澎湃。在获奖宣言中他提到,希望自己能勇于挑战最有难度的事,努力成为最有价值的人,用青春铸就强劲的“中国心”。鲜花和掌声过后,他默默走下奖台,平静如斯。看着朋友圈里同事忙碌的身影,他快速定了一张返程的机票。在那里,有他最珍贵的事业,也有他最赤诚的初心。